控制台 反馈

白花蛇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鳞部之白花蛇
释名

又叫蕲蛇。

集解

[志说] 白花蛇长在南地,及四川各山中。九月、十月采捕来后,用火炙干。白色花纹的是最好的。

[颂说] 现在黔中及蕲州、邓州都有。喜欢咬人的脚。黔人有被咬到脚的人,会立即将脚斩断。

[时珍说] 湖北、四川都有花蛇,以蕲州的最为出名。但蕲州的花蛇已经不多了,市井所贩卖的及官府捕捉的都是来自江南兴国州等地的山中。这种蛇头虎口,黑质白花,胁部有二十四个方胜纹,腹部有念珠斑,有四根长牙,尾巴上有一串指甲,长一二分,肠形如连着的珠子。蕲蛇常在石南藤上吃花叶,人们便趁机寻获。先撒一把沙土,蛇会盘曲不动,然后人们再用叉子将其捉获,将蛇用绳子挂起来,剖开腹部取出内脏等物,接着用竹片撑开,捆好,炕干。生长在蕲州的蛇,即使干枯了,眼睛仍然像活的一样,其他地方的就不是这种情形。人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认和检验。

修治

[颂说] 蕲蛇的头尾各一尺,有剧毒,不能食用,只能取蛇的中段,用酒浸过后,去皮、骨,烤过后收藏,不会生蛀虫。必须将它的骨刺扔掉,因为它的毒与活蛇的毒一样。

[时珍说] 黔蛇又长又大,所以头尾可各去一尺。蕲蛇则只需去头尾各三寸。一条大蛇,只能得到四两净肉。留久了会蛀虫,但将肉密封储,即使十年也不会变坏。《圣济总录》中说,凡用白花蛇,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,夏天浸一夜,冬天则浸五夜,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,像这样做三次;再用瓶装好,埋在一下一夜,消除火气,除去皮、骨,肉用。

气味

味甘,咸,性温,有毒。

主治

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、筋脉拘急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骨节疼痛、脚软不能长久站立。瘙痒及疥癣。又能治肺风(指肺脏感受风毒而致皮肤生疮、瘙痒,或面上生疮,鼻头赤烂等病证)鼻塞、瘾疹、身上白癜风、疬疡斑点;破伤风、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蛇善于爬行而且会蜕很多次皮,又吃石南藤,所以能透骨搜风,截惊定搐,是治疗风痹惊搐、癞癣恶疮很重要的药。因为它的药性内走脏腑,外彻皮肤,无所不到。

附方

风瘫、麻风、疥癣。先将四两白花蛇肉用酒炙过,再加天麻七钱半,薄荷、荆芥各二钱半,共同研成粉末,加好酒二升、蜜四两熬成膏。每次用温水送服一碗,一天服三次,服后须在暖处出汗,十日后可见效。

2. 麻风,手脚麻木,眉毛脱落,皮肤瘙痒及一切风病。用白花蛇、乌梢蛇、土蝮蛇各一条,酒泡过,取肉晒干,加苦参头末四两,共同研成粉末,再加皂角一斤(切小,酒浸,去酒),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,熬膏调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服七十丸,用吸圣散煎汤送服。一天服三次,服后吃点稀饭压住。三日一浴,取汗,避风。

3. 瘰疬(慢性淋巴结结核),面腋痒痛难忍,憎寒发热。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,炒干;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,镑细;黑牵牛五钱,半生半炒;青皮五钱,各药共同研成粉末,每次以二钱,加腻粉五分,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。泻下恶物。就说明了效果。每隔十天服一次,可绝病根。忌发物。

4. 痘疮黑陷。炙连骨白花蛇,注意不要炙焦了,取三钱,加大丁香七枚,共同研成粉末。每次用水和淡酒送服五分,非常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