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黄檗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木部之黄檗
释名

也称檗木,根名檀桓。

集解

[恭说] 黄檗也称山石榴,子似女贞,皮白不黄,亦名小檗,所在都有。

[禹锡说] 《蜀本图经》载,黄檗树高数丈。叶似吴茱萸,也如紫椿,经冬不凋。皮外白,里深黄色。根结块,如松下茯苓。今所在有,本出房、商、合等州山谷中。皮紧,厚二三分,鲜黄为上。二月、五月采皮,晒干。

修治

[斅说] 凡是要用檗皮,要将粗皮削去,用生蜜水浸上半日,漉出后晒干,涂上蜜,用文武火炙烤,一直到蜜完全消失,每五两檗皮要用蜜三两。

气味

味苦,性寒,无毒。

主治

五脏肠胃中结热,黄疸,肠痔,止泄痢,女子非经期阴道大量流血,阴伤蚀疮。疗惊气在皮间,肌肤热赤起,目热赤痛,口疮。久服通神。主热疮疱起,虫疮,血痢,止消渴,杀蛀虫。治男子阳痿,及敷茎上疮,治便血如鸡鸭肝片。安心除劳,治肺结核,洗肝明目,多泪,口干心热,杀疳虫,治蛔,心痛,鼻出血,大肠久积风冷所致便血,急热肿痛。泻膀胱相火(与君火相对而言,寄藏于下焦肝肾,有温养脏腑,主司生殖的功能,与君火相配,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。相火过亢则有害),补肾水不足,坚肾壮骨髓,疗下焦虚,诸痿瘫痪,利下窍,除热。泻脾胃火邪,救肾水(肾不能化气行水所致的水肿病),治冲脉气逆,不渴而小便不通,诸疮痛不可忍。得知母,滋阴降火。得苍术,除湿清热,为治痿要药。得细辛,泻膀胱,治口舌生疮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古书说知母佐黄檗,滋阴降火,有金水相生之义。黄檗无知母,如水母无虾。因为黄檗能制膀胱、命门阴中之火,知母能清肺金,滋润肾水之源。因为气为阳,血为阴。邪火煎熬,则阴血渐涸,故阴虚火动之病必须用它。但是必须是少壮气盛能食者,用它比较相宜。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,久服则有寒中不变。那些近来虚损,以及纵欲求嗣之人,用补阴药,往往以此二味为君,日日服用。结果,降气太过,脾胃受伤,真阳暗损,精气不暖,致生别病。

附方

1. 男女诸虚(如小便淋漓,遗精白浊等症)。将去皮、切细的黄檗两斤、熟糯米一升,九浸九晒,再蒸过晒干,研成粉末,加酒煮面糊,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温酒送服一百丸。

2. 痔漏便血。将刮净的黄檗皮一斤,分为四份:三份分别用酒、醋各浸七天,洗、晒后焙干;另一份生炒成黑色。四份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五十丸。久服可以除根。

3. 赤白浊(小便混浊不清而溲)。将刮净的黄檗皮一斤,分为四份,分别在酒、蜜、人乳、淘糯米水中浸透,炙干,共研成粉末,加米饭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五十丸。

4. 便血数升。将黄檗一两去皮后,涂上鸡蛋清,炙研成粉末,加水调成绿豆大的丸子。每次温水送服七丸。

5. 小儿热泻(因热迫大肠所引起)。将黄檗削皮,焙研成粉末,加米汤和成粟米大的丸子。每次米汤送服一二十丸。

6. 赤白浊及梦泄精滑。将炒过的黄檗、真蛤粉各一斤,共研成粉末,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一百丸。

7. 积热梦遗(心神恍惚,膈中有热)。黄檗末一两、片脑一钱,加炼蜜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麦门冬汤送服十五丸。

8. 消渴,食多,尿多。黄檗一斤,加水一升,煮开几次,渴即饮用。如此数日,可见效果。

9. 热极呕血。在黄檗上涂上蜜,炙干后研成粉末,麦门冬汤调服二钱。

10. 眼目昏暗。每天清晨含黄檗一片,吐唾液洗眼,坚持不停,保无目疾。

11. 口舌生疮。将黄檗放口内含噙。

12. 鼻中生疮。将黄檗、槟榔,共研成粉末,调猪油涂搽。

13. 唇疮痛痒。将黄檗研成粉末,调蔷薇根汁涂搽。

14. 乳痈(乳房红肿疼痛,乳汁排出不畅,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)初起。用黄檗末和鸡蛋清涂搽,药干即换。

15. 痈疽肿毒。将炒过的黄檗皮、炮过的川乌头等分研成粉末,唾液调涂患处,留出疮头,频频以淘米水润湿。

16. 小儿脓疮,遍身不干。用黄檗末加枯矾少许,敷搽即愈。

17. 男子阴疮。黄檗、黄芩等分,煎汤洗患处,洗后用黄檗、黄连研成粉末敷搽。

18. 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。用黄檗末一两、轻粉三钱,调猪胆汁涂搽。

19. 冻疮裂痛。用乳汁调黄檗末涂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