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大戟

发布/crystal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大戟
释名

也称邛钜、下马仙。

[时珍说] 它的根辛苦,戟人咽喉,因此得名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大戟生于常山。十二月采根,阴干来用。

[保升说] 苗似甘遂但更高大,叶有白汁,花为黄色。根像细苦参,皮黄黑,肉黄白。五月采苗用,二月、八月采根用。

[时珍说] 大戟生于平泽。直茎高二三尺,中空,折断有白浆。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,梢叶密攒向上。杭州紫大戟为上,江南土大戟稍差一些,北方有一种绵大戟,白色,根皮柔韧如绵,非常峻利,能伤人。体弱的人服用后甚至会吐血,不可不知。

修治

[斅说] 凡是要用不要用附生的,误服会令人泄气不禁,可以煎服荠苨汤化解。采得后,在槐砧上锉细,与海芋叶拌蒸,从巳时一直蒸到申时,去掉芋叶。

[时珍说] 采得后,用浆水将它煮软,去骨,晒干用。海芋叶麻而有毒,最好不要用。

气味

味苦,性寒,有小毒。

主治

腹满急痛积聚,中风、皮肤疼痛,吐逆。颈腋痈肿,头痛,发汗,利大小便。泻毒药,治流行黄病、温疟,破肿结。下恶血癖块,治腹内雷鸣,通月水,堕胎。治荨麻疹及风毒脚肿,煮水以后,日日热淋,取愈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痰涎之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。入于心,则迷窍而成癫痫,妄言妄见;入于肺,则塞窍而成咳唾稠黏,喘急背冷;入于肝,则留伏蓄聚,成胁痛干呕,寒热往来;入于经络,则麻痹疼痛;入于筋骨,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。痰之本,是水、湿。得气与火,则凝滞为痰、饮、涎、涕、癖。大戟能泄脏腑水湿,甘遂能行经隧水湿,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,只有善用的人,能收到奇特功效。

附方

1. 水肿喘急。将炒大戟二两、炮干姜半两,共同研成粉末,每次用姜汤送服三钱,以大小便通畅为度。

2. 水病肿满。大戟、当归、橘皮各一两,切碎,加水二升,煮取七合,一次服下,病重的人,再服一次可愈。病愈后,一年之内须慎饮食,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。

3. 水肿腹大(或遍身浮肿)。将一斗枣放入锅内,上面盖上大戟的根、苗,不加盖煮熟,随时取枣吃下,枣吃完病就好了。

4. 牙痛。在口中齿痛处放上大戟,咬定。止痛效果很好。